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軍隊、政府機關、科研軍工單位等重要涉密會議場所的保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風險,尤其是在涉及國家秘密的會議中。常規的防護手段如手機檢測門、手機信號屏蔽器、便攜式電磁檢測設備等,因各自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給涉密會議保障帶來諸多困難。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應用來發現和定位手機無線信號,同時也包括WiFi、藍牙等無線信號的實時監測和精準定位,不僅解決“有沒有”,還要解決“在哪里”,甚至做到了“找到可疑信號是誰”的最終用戶要求,還要實現涉密會議保障更精準、更安全的信號管理目標。
基于現有的涉密會議現場安全保障工作中,僅通過在會議室外設置手機柜和提醒標志,部署手機檢測門、手機信號屏蔽器,使用便攜式電磁檢測設備等方式,技術防護能力不足,警示作用非常有限。大部分情況下更依賴參會人員的自覺性,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進行檢測和管控。因此,涉密會議場景下亟需一套能簡單快速檢測會議室內違規攜帶手機、智能手表等電子設備的手機精準定位系統,以保障會議的安全。
中孚信息電磁空間安全監測預警方案,錨定“保障電磁空間安全、防范竊泄密風險、強化早期預警能力”核心目標,聚焦重大活動會議保障與重要場所常態化監測兩大場景,整合“硬件 + 軟件 + 服務”一體化能力,構建“多維監測 - 實時預警 - 全時運營”防護格局。同時提前刻畫會場電磁環境基線,依托預警模型精準識別潛在違規無線設備,實現“會前預警排查、會中實時阻斷”,為活動期間的環境安全保駕護航。
一、總體架構
遵循“感知-傳輸交換-功能-應用”四層技術架構,識別分析涉密場所的電磁信號,掌握場所電磁環境信息,根據場所保密管理要求和電磁環境情況設置監測策略,分析發現違規異常信號,及時進行現場定位、核實處置,消除竊泄密風險,構建端到端電磁安全監測預警體系,確保各環節協同高效、安全可靠,層級間通過標準化接口實現數據無縫流轉。

01. 感知層
通過電磁信號保密監測器(按需配置時鐘同步設備),監測各類無線信號,采集頻譜信號、移動通信信號、WiFi信號、藍牙信號等無線電磁信號,并通過接口將處理后的數據發送至電磁監測處置系統;接收電磁監測處置系統下發的信號監測策略,根據監測策略掃描監測場所電磁頻譜,進行電磁信號采集,上報電磁監測數據。
02.傳輸交換層
電磁監測處置系統向涉密場所部署的電磁信號保密監測器下發策略指令,并接收上報的監測數據;支持對各類數據進行存儲和傳輸。
(1)數據匯接:支持電磁信號保密監測器上報的監測數據、告警數據、狀態數據等各類數據的匯接處理;
(2)數據傳輸交換:支持電磁信號保密監測器上報數據的接入,監測任務和指令數據的下發,接收時鐘同步數據;
(3)數據存儲:支持對監測數據、告警數據、狀態數據、研判數據、處置數據、策略數據等各類數據的存儲和管理。
03.功能層
圍繞電磁監測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駐地值守、任務管理、告警管理、信號分析、策略管理、系統管理(包括場所、設備管理等)、知識庫管理、基礎管理、系統審計等場所監測能力。
04.應用層
基于感知層、傳輸交換層及功能層提供的基礎能力,全面支撐場所內電磁環境刻畫、異常信號監測、事件研判處置、設備聯動等業務流程。
二、關鍵技術
1、多維電磁指紋庫技術
構建基于時域、頻域、調制域的電磁指紋庫,預置典型竊密設備與違規信號特征模板,涵蓋低功率竊聽器、釣魚WiFi、偽基站等信號類型。通過持續機器學習豐富庫數據,可自動匹配未知信號特征,精準識別偽裝設備,在重大會議保障中,對違規無線設備識別準確率達到優異水平。
2、移動終端精準分析技術
針對4G-TDD/FDD/5G-TDD/FDD移動終端上行信號,采用專用算法提取信號調制參數、頻段特征,區分正常通信與違規傳輸行為,快速識別未授權帶入會場的手機、智能手表等設備,大幅提升處置響應時效。
3、多節點協同定位技術
結合多節點協同定位技術定位算法,依托時鐘同步設備提供的精準時間基準,多監測點數據協同分析,實現異常信號米級定位,快速鎖定竊密設備物理位置,減少人工排查時間與成本。
4、智能聯動處置技術
本方案可與便攜式竊聽竊視檢測儀、非線性結點探測器等單兵檢測設備聯動實現信號精準定位、報告統一輸出;與無線信號屏蔽器等屏蔽設備聯動,構建“告警-研判-處置”自動化聯動機制,異常信號觸發告警后,系統自動下發指令至屏蔽設備,僅對違規頻段實施定向屏蔽,避免影響應急通信與正常業務鏈路,對正常通信的干擾率控制在極低水平。
5、異常信號檢測技術
融合頻譜信號知識庫與終端指紋庫構建智能監測預警模型,針對移動終端違規使用、無線辦公設備異常傳輸、無線竊聽竊照等失泄密風險,精準識別潛在異常信號。同時關聯失泄密內容(如音視頻、IQ數據)檢測能力,實現風險事件快速識別與初步判定,為后續異常信號定位、聯動處置提供精準目標。
三、應用價值

1、保障重要場所長效安全
實現涉密場所7×24小時電磁安全監測,全面捕獲常態化信號與瞬時低功率信號。某省級涉密單位部署后,成功發現多臺違規智能設備與偽裝竊聽器,實現電磁安全事件零發生,為核心電磁空間安全筑牢“無形防線”。
2、提升處置與決策效率
異常信號從發現到處置的耗時大幅縮短,相比傳統人工流程效率顯著提升;電磁空間態勢可視化展示為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在某重大活動保障中,基于態勢數據快速調整監測策略,風險處置準確率提升至高水平。
3、優化資源與成本投入
無人值守長時監測減少人工巡檢工作量;設備兼容現有保密體系,無需重復建設即可接入,降低合規整改成本。某軍工單位應用后,運維資源更聚焦核心安全工作。
4、落實安全防護責任
方案嚴格符合國家保密技術標準與政策要求,具備完整的監測、處置、溯源流程與日志記錄,實現“風險可追溯、責任可落實”。在多起重大會議保障中,通過完整的事件處置臺賬,助力相關單位順利通過安全檢查,落實保密主體責任。
中孚信息電磁空間安全監測預警方案依托“感知-傳輸交換-功能-應用”四層架構,以五大核心技術為支撐,將持續深化“AI+電磁監測預警”技術融合,進一步提升威脅預警、多域協同能力,推動電磁安全防護從“被動處置”向“主動防御”升級。未來,隨著電磁威脅形態的不斷演變,唯有持續深耕監測技術的精準度、強化防護體系的適配性,才能真正構建起“感知無盲區、防護無漏洞” 的電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