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作戰學院 韓 林 王貴濤 羅金沐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一系列高新技術出現并在軍事領域廣泛運用,智能化戰爭已然登上人類歷史的舞臺。因應戰爭形態演變,推動聯合作戰指揮教育教學變革和創新,迫切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著眼練兵備戰需求,以創新舉措引領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體系升級。
塑造面向智能化戰爭的聯合作戰指揮教學體系
從軍事視角回答“智能時代、教育何為”這一課題,關鍵在于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內容與智能化戰爭的適配度,著眼“智能化戰爭+智慧教育”雙重變革驅動,全面塑造以智能輔助決策能力建構為引領的聯合作戰指揮教育教學體系。
立起基于智能輔助決策的教育理念。積極適應新一輪人工智能變革浪潮所引發的戰爭制勝機理和教育底層邏輯的深刻變革,就要大力推動聯合作戰指揮教育教學由知識教育向能力教育轉型、由規模教育向個性教育創新、由思維謀略向數據驅動升級、由獨立作業向人機共創躍升,要將復雜性問題解決匯聚課堂,用個性化教育精準強能,通過作戰問題牽引、系統平臺賦能、數據驅動優算、智能輔助決策、模擬仿真驗證、實踐實訓磨礪等途徑,幫助學員貫通理論、強化思維、掌握方法,建構形成新質作戰指揮能力。
創新基于智能化戰爭的教學內容。著眼破解作戰指揮教學突出問題,深化運用數理思維、工程手段、智能技術、作戰實驗等理念方法,將近年來具有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征的局部沖突戰例研深研透,大力推動作戰指揮教學向高端戰爭備戰、戰法兵力設計、人機指揮協同、聯合任務規劃、無人與反無人作戰、殺傷網鏈構建等前沿性內容轉型,集智聚力打造以任務規劃為主軸的指揮運行課、以戰法眾籌為關鍵的理論研究課、以解析戰爭為指向的想定作業課、以新域融入為增效的軍種專業課等新型課程體系,將作戰指揮教學課堂打造成未來戰爭的瞭望臺、勝戰策略的孵化池和高端人才的練兵場。
設計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教學模式。突出發揮“網絡信息體系+智能兵棋系統+專業組訓平臺+作戰態勢信息”的綜合賦能作用,在傳統作戰指揮教學方法和基本教學模式基礎上,針對聯合作戰指揮教育教學學員培訓起點較高、網信支撐力度較大等特點規律,進一步創新設計知識泛在的建構式理論學研、場景再現的沉浸式戰例教學、智力交互的矢量式想定作業、體系聯動的勝戰式對抗演習、算法支撐的等效式戰法驗證等新型教學組訓模式,著力實現作戰指揮教學向教員精講下的知識點讀、多維呈現的對比研究、虛實結合的驗案優案、多級交互的對抗強能等教育模式延伸拓展。
深化基于聯合作戰實驗的教研方法。將聯合作戰實驗作為研練高端戰爭、重塑教研生態的關鍵支點,綜合運用兵棋推演、運籌分析、模擬仿真、綜合集成研討等實驗方法,大力推動基于作戰實驗的教學科研范式變革。教學領域的作戰實驗,以研練未來戰爭為導向,剛性規制各類作戰指揮課程進入系統平臺、納入實驗體系,開展驗證式備課、推演式教學、對抗式強能。科研領域的作戰實驗,以設計未來戰爭為主要目標,依托網云賦智的聯合作戰實驗體系,開展戰法策略的大樣本仿真遍歷、數字化算法尋優、智能化迭代衍生,在窮盡未來戰場可能中優化制勝策略、創研未來戰爭。
建構面向智能化戰爭的聯合作戰指揮教學形態
結構決定功能,編組催生涌現。新一輪智慧教育變革的關鍵就是推動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群體化的精準強能。教育底層邏輯變革,客觀上催動課堂組織形式、學員編組模式等同步體系化變革、顛覆性創新。
激活基于學員中心化的教學組織結構。大力推動教學組織結構向以學員發展為中心、以學員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轉型。人才培養結構重在依據先進教育理念,逆向推導人才培養目標和預期學習效果,以此構設必備能力指標、必會知識圖譜、必學課程內容和必讀教材書目,完成必學內容后即可自主進行考核申請、課程選修、拓展研究等環節。課堂組織結構重在推動編組變革,創新推行圓桌會議式、結構研討式、辯論對抗式、交互合作式等新型課堂形態,讓學員真正走向課堂中心。
構設基于一體化的演習編組結構。準確把握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復雜性結構特征和體系化運行規律,依托泛在互聯的網絡信息體系和及時保鮮的數據態勢支撐,緊盯體系作戰能力需求,重視人機優勢互補和發揮指揮信息系統的智能化作用,將學員按一體化作戰需求混合編組、統籌設計、一體落位,推動實施虛實結合、多級聯動的聯合指揮對抗演習,在全要素全流程全時域的復雜體系運行中,磨合指揮鏈路,規范指揮產品,謀練指揮技能,提升指揮能力。
倡導基于勝戰共同體的融創辦學結構。聯合作戰指揮能力生成,源頭在院校,關鍵靠集成。著眼聯合育人突出問題,推動各類教學科研機構和部隊的深度交流合作,圍繞課程教學、課題研究、作戰實驗、演訓組織等重點育人環節,分域打造聯合輪訓強能共同體、聯合智籌研戰共同體、聯合實驗聚能共同體、聯合藍軍礪劍共同體等合作模式,創新設計學科、任務和項目層面的共建共育共享機制,形成體系耦合、自主協同、深度交流的“戰、教、研、演、訓”一體運行新格局。
建強面向智能化戰爭的聯合作戰指揮教研支撐
推動面向智能化戰爭的聯合作戰指揮教育改革,是一次涉及院校建設全局和教育底層邏輯的深層次變革,每前進一步都是一次創新的探索,必須大力推動教學能力、教材體系、環境條件等各方面轉型升級、支撐發展。
鍛造基于鑄魂育人的戰教能力。要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落實院校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一流軍事院校、培養一流軍事人才,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強能淬火。突出抓好人才選拔,遴選精通作戰指揮的領軍人才、熟稔新域新質的拔尖苗子、通曉智能無人的前沿力量,持續優化教研隊伍結構。突出抓好輪戰強能提升,有計劃安排教研人員參加重大演訓任務、非戰爭軍事行動等,持續提升實踐能力水平。突出抓好教研崗位練兵,通過理論強訓、教學比武等方式,大力強化教研人員的課程開發力、教學設計力、導學組訓力、實驗組織力、技術運用力等新質教學能力,持續夯實教育變革支撐。
打造基于多模匯聚的教材體系。堅持“仗怎么打、課怎么教,理論就怎么創、教材就怎么建”,緊跟前沿科技發展、高端戰爭備戰和教育教學變革,大力推動編研適應智能化戰爭特點的基礎理論教材、應用理論教材、前沿發展教材、實驗驗證教材、現實破難教材、案例手冊教材,支撐教學科研,服務備戰打仗。同時,大力推動各類教材的數字化轉型、多模態呈現、泛在化融入,匯聚打造體現時代特征、適應戰爭發展、賦能智慧教育的新型勝戰教材體系。
夯實基于網云數智的教研條件基礎。充分運用網絡信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全面推動建設勝戰式實驗體系、互通式指控系統、實戰化數據信息、眾籌式場景資源、可視化服務中心、專業化藍軍隊伍、智能化治理平臺等,聚合形成以智能體為內核、以模型庫為架構、以大數據為驅動的聯合作戰教研條件體系,把大數據、大模型、大算力的支撐賦能效用釋放出來,撬動教學組訓模式和科研創新范式從“抽象謀戰”到“工程落戰”再到“智能勝戰”的躍升。